Paramedic也學人家做研究?

2023-09-26

Paramedic也學人家做研究?

發布時間:2023.09.26

文稿撰寫:羅傑

過去的緊急救護研討會大多由急診領域的人或組織籌辦,主題自然是大量的急診醫學研究而參與對象也差不多以醫師為主,EMT / Paramedic的話…可能就是零星幾位和醫師共同做出不錯的論文而協同參與,或很認真想跳級去看更高深的學問而自行前往(串場),在現場想學知識更多半要靠自己努力挖掘適合的內容

小編上個週末參加的台灣醫療救護學會研討會,幾乎可說是一場台灣EMS界的創舉活動,這場研討會的參與對象95%都是EMT / Paramedic,活動內容分為

第一天工作坊 – 創傷止血示範課程、社區緊急應變、研究法、教育課程規劃、心理壓力、同儕支持

第二天國際研討會 - 3位澳洲救護學院的學者及國內3位EMTP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包含海報33篇、口頭14篇),這些論文經小編現場核算高達90%都是EMT / Paramedic的作品,必須說這場研討會根本是EMT / Paramedic的發展舞台

除了感謝學會辦理國際研討會以外,小編這次很榮幸也受到學會邀請,籌辦工作坊上午場的 #研究法入門 並擔任主講人,這堂課的設計是 #透過EBM串起實證醫學與救護技術的連結及重要性, #並運用PICO練習回答一個自身經驗中很想解決的救護問題,在小組精闢的討論後,我們共完成探討「校園學童止血帶及校護訓練」、「到院前IO成效」、「熱急症泡冰桶或細水霧降溫成效比較」、「到院前使用EpiPen效益」這四大問題,並延伸提出應用導入方法成效評核指標,雖然短短3小時工作坊難免有掛萬漏一 的問題,但最可貴的是大家嘗試用了「實證醫學、比較研究」來解決問題,達成我對這堂課的隱形目標 – show me paper show me evidence

小編始終認為研究是EMT / Paramedic很值得發展的技能,尤其在七個理由之下,你不得不放膽一搏跳入這個行列

  • 從傳統經驗及專家意見提升到實證醫學
  • 閱讀文獻並應用於現況需求
  • 自我知識成長並跟上時代
  • 提供有效且有根據的救護處置
  • 準則和流程均是從系統性文獻和證據而成
  • 舊時代有益的,可能被新時代推翻,昨是今非
  • 研究能力與實證救護能增加外界的專業信任度

工作坊的前10分鐘,我嘗試用一些觀念喚醒大家對研究的重視,在這也可以跟各位分享,雖然到院前緊急救護是到院後急診醫學的延伸,但除了人體基礎解剖及醫學理論不變以外,技術跟處置模式則會因為身處街道的特殊性及階段性,導致拿著急診武器到了馬路上就不一定適用,舉個超極端的例子EX.腦中風病人在到院後急診醫學需要盡快給予rt-PA血栓溶解劑,但在到院前的首要任務卻是盡早辨識、避免腦壓持續上升、選擇有能力接收的醫院,而不是在現場做NIHSS中風量表評估跟考慮怎麼打rt-PA,也因此國外產生了救護學系、街道醫學

急診醫師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每天都在做專業內的事情並以此發展專業理論,同理,EMT / Paramedic才是每天都在執行到院前緊急救護的人,只有我們才知道馬路上怎麼了、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馬路上的問題,因此應該透過這些經驗及資訊形成自己的專業理論,並創造相對應的作業指引或流程,早期由急診醫師教我們理論跟技術,並協助構思流程跟可執行的處置,隨著台灣EMS發展超過20年,各位也該開始透過醫學研究及實證來支持想做的事情了,在工作坊當下,我給大家的思考是「有沒有哪天我們跟病人解釋問題時,可以說做這個處置完全符合醫學理論,而不是只說符合流程」

研究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小編進入EMS這13年來,共生產28篇研究並發表於國內外期刊,換算產量每年平均2.3篇,想想~這條路雖然苦,也因為研究者常默默關在研究室,發表之後更只會出現在學術刊物,根本不會因此變紅(誤~),但綜觀成果卻非常值得,像小編曾發現消防局某個創新提案是引用我做過的論文,也算間接改變了世界上的什麼

最後想跟大家共享心得:每個人都有做研究的本質與本錢,且科學思維更使知識與時俱進替Paramedic提升實力,而你曾經的救護資料很寶貴也需要被分析,以便破解當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這過程或許無限迷惘但美景必在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