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急救教育跨越藩籬,線上課也能操作生命徵象評估?研究課也能變垃圾話閒聊?

2024-04-29

連我都懷疑羅傑的EMS粉專可以分享心情嗎?好像不寫知識文,被掠過的機率就特別高,不過這兩個禮拜的教學感受實在太獵奇了,決定冒險來聊聊教學方法跟心得,起手式先說:我做了一場遠距線上操作課,還讓研究工作坊變成聊垃圾話

是的!話說教育界標榜要降低藩籬,讓教育向下扎根、每個人能得到的不要有差距,我想~急救也是教育,是不是該一體適用這個遠大目標?

What!線上練習生命徵象評估

為了做明顯差異比較,我們先回顧過去的急救教育,它非常強調技術練習,幾乎堂堂都是實體課,以便學理講完能銜接技術操作,為了確保品質還設立「師生比」像是1比15的原則,倒是「教具比」沒有明確規範

更由於小編對教學品質的要求,我都把教具比拉高到1比4,也就是1組教具配對4組學生,這樣全場無論多少學生,最多就是輪續4組,參與練習的學員不會等太久,也可以有更多機會重複練習,以達練習極大化,小編最高紀錄是讓12人的課堂,每個人都能壓到2~4輪的安妮,平均次數約200~400下,這比起很多大班教學,每人最多壓1輪約120下還要多,所以小編的課往往練習量很大(ㄏㄣˇ一ㄥˋ),若當天有充裕的時間,還能即興衍伸4個人圍著一套教具共同學習、操作的應用手法

除了「教具比與師生比」,通常還要控制同時監「不看」超過四組教具,才能在每一輪技術操作結束前,清楚看完每位學員的弱點並即時調整,否則很容易練習時間結束了但後面組別卻來不及協助,不過這種規劃代表每四套教具就得消耗一位講師,換句話說,班級越大則人力需求越高,但這都是為了顧品質需肩負的成本代價,一堂學理與技術兼顧的課若達到以上品質,加上靈活運用技巧,往往都能上的很順暢、也練的很紮實

OK, 原來急救課的規劃內涵如此複雜,問題來了~課程沒辦法見面,技術操作是要怎麼玩啊?Ladies and gentlemen, attention, please! 

小編上禮拜嘗試突破困境,這件事始於四個月前,盤古銀髮再度敲了今年的積分課程,但要求與之前內容重複率需低於20%,小編想起過去的課程主要著重急症察覺及反應,雖然透過課堂學員會知道要注意徵兆並做出適當反應,以挽救受照顧者生命,但對察覺項目,我們只教意識、呼吸、循環這三項,當細究三大項時也沒有教完其中的各小項,因此小編決定這次從精細的評估著手再連結急症,例如呼吸除了深淺快慢,更要注意是否有輔助呼吸肌、氣管偏移,循環除了兩手橈動脈,更要注意末梢循環及頸靜脈怒張,同時也加入神經學評估及全身理學檢查,雖然跟過去是完全顛倒的思路,但作法上卻較有邏輯也更容易評出異常狀態

但評估得更深入卻沒有配合操作,只會讓課程顯得瑣碎且枯燥,好似看完一場戲,謝幕就全忘了,於是小編腦洞大開思索不如讓大家在線上互動,但線上要怎麼操作評估啦,而且還是初學者,兩小時學會評估還要能操作?怎麼不去吃…飯比較快

後來想了個奇葩互動法,課前我特意向學員宣告每人準備一套紙筆,每段評估課程除了解釋正常徵象與異常徵象,也會請學員隨機選一個徵象並做記錄,例如意識選昏迷、呼吸選淺快或選正常以此類推,等課程收尾便以工作坊形式請學員打開麥克風,發表他對於意識、呼吸(道)、循環、失能(神經學)、暴露理學的所有選擇,並組織成可能的危急症狀、臆斷及想法,再說出希望做的處置、要向家屬還是EMS求救

如此便能跨越距離讓學員透過想像與理解完成評估練習,這在有限的環境下是有效果的做法,且在醫學教育領域也堪稱合理,例如過去醫界前輩會在開刀前先腦內想像手術場景並空手模擬術式,想想小編在Paramedic受訓階段,搭檔不在身邊時,何嘗不是對著空氣或枕頭就自言自語起來了,這次作法反而多了小編在線上引導

是在搞研究還是蝦弄議題

另一個嘗試則運用在研究工作坊,這場活動本來是非常學術的內容,目的是要跟來參加的夥伴介紹研究種類、如何運用工具搜尋正確有用的期刊文獻,But這議題對EMS來說太邊陲、願意踏入的人也太少,因此小編每次都很擔心,會不會原本願意觸及研究領域的人在參加完工作坊後直接滅團,於是我大改簡報式的授課流程,把每頁簡報當成引子,一邊講述內容一邊與夥伴討論「你有什麼想法」

例如介紹PICO運用時除了講生硬的架構,也要提點PICO是讓你做一套東西去解決問題並改變現狀,當然也不怕得罪人的說EBM是為了讓你扳倒老是引用經驗談的學長…隨後拋磚引玉講一個我認為可以做的題目,再立刻請夥伴說說他們分隊實際可能的介入結果,隨後請他發想急迫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來當作PICO題目

工作坊立馬成了與談與激盪,除了減少主講跟聽講的枯燥對立以外,也能讓夥伴真正做中學,而不是燒腦一整輪研究方法後靠記憶摸索,當然我們還是有保留整整一小時來做PICO,並練習文獻查早與解讀技巧!本來有點擔心工作坊失焦,但回頭想想其實還滿成功的~我還忍不住跟主辦說,中間一小時的激盪討論剪輯出來可以上Podcast

教育就是這麼一回事,小編總說,我討厭一成不變的制式教法,所以你也不要問我等等要上什麼,因為…連我都不敢保證會走到哪去,我的課往往都是抓住核心,然後…即興發揮,現場元素越多,我們可以學(ㄨㄢˊ)的越多,籓籬不只要跨越、也該被踏破,如此,教育方能無遠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