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個樓梯考驗心肺能力,是登高更是負重,101垂直馬拉松

2023-10-17

週末台北101舉辦登高賽,而這也是經歷疫情停辦三年後睽違許久的第一場,登高賽被稱為垂直式馬拉松,自然少不了守備的醫療站,小編因而有機會跟著大型活動救護協會參與這項重大任務,而我這次分別駐紮50樓、70樓、80樓、91頂樓,在每個段落都看到滿不同的面貌,話說參加這場比賽要從1樓大廳開始「起爬????」到91層樓,總踏階數2,046階、垂直高度390公尺,對體力、耐力都是巨大考驗,不過根據小編在現場看到的紀錄,國際菁英選手第一名選手好像11分多就完賽了,而其他人員快則約莫20分鐘、慢則2小時不等,整體間距還滿大的

垂直馬拉松是以長時間上攀做為比賽規劃,需要找個夠高的場域才能辦理,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摩天大樓,因此世界上舉行這種賽事的國家並不多,據小編所知,地點有美國帝國大廈、澳洲雪梨塔、上海中心大樓等(應該還有其他國家),而台灣最早則可以追朔到1994年新光摩天大樓登高賽、2003年85大樓金典賽、2005年起每年都辦的101大樓國際登高賽,而101的賽事在2017年世界舉辦「垂直馬拉松巡迴賽」並到各國家巡迴,該賽事跑到2018年時由101大樓擔任終點站,因此101登國際登高賽從此改名為「台北101垂直馬拉松」

乍聽起來不過就是爬樓梯競賽,為什麼爬個樓梯也要派醫護人員守候?其實~爬梯實際上是長時間的負重運動,而不是單純的攀爬運動,對人體是超大的負荷喔,需要透過有效的心肺來做氧氣交換與供應、肌肉發揮良好的運動及支撐才能完成這項任務,就垂直馬拉松來說,完賽最大的關鍵點就看上面三個器官誰比較給力並產生成績快慢的差距,尤其這項運動的強度約只比慢跑還低一點,除了大量仰賴股四頭肌的施力跟支撐、心跳會明顯上升,消耗熱量也是一般散步4倍之多

但小編會以醫療團隊身分出現在比賽中,當然不是去關切選手消耗多少熱量,而是要注意消耗最劇烈的心臟、肺臟、肌肉功能,並處理可能產生的危急事件,因為參賽者的心臟功能如果不佳,不只會同步反映在他們的爬梯表現上,更可能有心臟病發作、心肺功能停止、氣喘發作、嚴重肌肉及骨骼損耗傷害、肌力不足造成的跌倒創傷等嚴重結果

以心臟功能來說,在2020年歐洲心臟醫學會一項以心臟功能異常風險做為比較的研究,便曾利用60秒內爬上60階樓梯來確認受試者的心臟功能是否有異常,研究結果發現超過90秒才爬上去的人,他的心臟功能異常機率(60%左右)比起可以在60秒內完成目標的人異常機率(30%左右)還要高許多,在西班牙也有醫院建議以爬梯來測試心臟功能(意義應該類似運動心電圖),標準也是定義在爬60階的時間若超過90秒則代表心臟功能可能有異常,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而小編這次的活動中也有不少參賽者爬到頭暈,這大多是因為身體各部位經過劇烈消耗後,極度需要血液循環來提供充足的氧氣,加上大量血液都跑到肢體周邊循環,這時若原先的心臟功能不夠好,便可能發生血液循環無法有效從周邊回收,以及沒有足夠力量將心臟血流輸出,以上雙重原因造成供給量無法達到身體需求,這時腦袋容易得不到氧氣而發生暈眩,當然這些情況大多是短暫的,通常休息後恢復血液循環就會立刻改善了,小編遇到三位都在觀察後確認狀況回復就鼓勵他們繼續完賽,只要別合併發生胸悶胸痛基本上都不必太過擔心,當然,這些參賽者必須被列為高風險監測對象、把訊息交接給後續樓層的醫護人員

在骨骼肌肉方面攀爬時身體重量會因為騰空向上瞬間用力而增加為平常的4倍,這些重量全由下肢及關節來承擔,且以髕骨承受的壓力最大,其次則為腳踝,而這個瞬間產生的負重還會因為攀爬速度加快而變得更劇烈,因此不建議體重過重、有退化性關節炎、髕骨外翻的人參加

綜合以上的風險考量,在垂直馬拉松會設置一個嚴格的體檢標準,在選手報到時先做檢查,一旦不通過就拒絕參賽

平衡測試30秒,做法是先以兩腳的腳跟並接腳尖,雙手交叉抱肩,再閉上眼睛,看是否有跌倒或腳抬起來失去平衡的狀態,雙腳交叉是測下肢肌力,不通過則在表容易在爬梯時肌力不足無法抬高腳而增加被樓梯絆倒的機率,閉眼則是測小腦平衡功能,不通過則可能在運動中因為腦袋灌流下降或失衡等因素而比別人更容易傾倒

即使平衡測試過關的人,也得經過第二關的病史確認,一但有高血壓或心臟病史者必須當場量測生命徵象,若收縮壓超過180mmHg、舒張壓超過110mmHg、血氧低於94%任何一項發生,則都會被拒絕參賽

參加這種活動還是以安全為優先,建議在身體節奏還沒有穩定之前或是感到疲累時就搭配扶手前進,而登高過程也不要拿重物避免關節承受的力量增加,如果腳有無力的狀態,則建議好腳先上樓、弱腳先下樓,這樣不管事上樓或下樓都可以仰賴好腳的股四頭肌來做主要支撐,但最重要的還是應該量力而為,如果爬到某個樓層發現身體極度不舒服,則代表極限已經到了千萬不要貿然繼續爬上去,畢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登高賽要注意的事項不比平面運動少,但在運動理論中,它是非常好的漸進式運動,可以訓練爆發力、心肺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和血液循環、增加肺活量、訓練氧氣交換效率環等好處,甚至還能鍛鍊臀肌、核心肌群及平衡能力,國外運動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便曾指出連續8週的爬梯訓練可以讓身體攝氧量大幅增加,就連小編健康檢查時,心臟科醫師也提醒偶而給予耗氧運動可以訓練弱化的心臟,別太過度反而對心臟疾病有好處,這次參加垂直登高賽醫護團隊是滿大的學習,尤其過去我們對運動醫學涉獵鮮少,即使有經驗也都在平面運動,相較於垂直式運動又是另一種風貌、要做不同考量,因此寫了這篇跟大家做個分享,未來有相同比賽或類似活動像登山等,在支援醫療站時可以做個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