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整套鋼鐵裝,至少可以有一隻鋼鐵靴,捲式護木下肢固定

小時候剛入行,大人總會千叮嚀萬囑咐:「捲式護木只可以固定上肢,如果下肢骨折就拿抽氣式護木甚至是KED等硬器材,以免下肢太重造成軟式護木支撐不住失去固定效果」
不知道至今還有多少人信奉這個教條,但你如果問我的話,小編會跟你說大概六七年前我就不信了,因為小編親眼看過野外專家拿它折成頸圈來用啊,別跟我說頸椎一小段而已跟腿不能比喔,要知道它支撐著一顆大約13公斤的頭顱,且頸椎跟頭顱比例差異甚鉅,在頭重頸椎輕的重心影響之下,頸椎可是要負擔非常大的運動扭力跟支撐力,因此軟式護木能當成替代保護物,自然也要具備相當的支撐力才能發揮作用
先說說軟式護木,它是用來固定骨折部位的救護器材,內層是軟性鋁片、外層兩面則貼上聚乙烯PE結構泡棉(PE用途很廣,像是鮮奶瓶、塑膠袋都是PE製成產品),也由於這個器材內外層都很軟,不只讓它的名稱被叫做軟式護木,也造成大家普遍認為不能用在較大或較重肢體的觀念
然而,軟歸軟,這個薄鋁片在經過對折與彎曲之後,它竟然會產生不知道多少倍的鋼性變得像木棍一樣硬(這應該是物理跟材料力學,小編也講不上來!!!為了更深入了解,我們許願 #東吳物理陳秋民教授 來教我們,最好是可以這樣亂蹭流量XD),進而讓它成為骨折固定器材以減輕骨折疼痛,更避免搬運患或執行救護處置時移動骨折部位而產生傷害,加上護木還沒摺疊之前的柔軟特性,能依照受傷範圍用摺疊或剪裁方式取得適當長度,還可以先捲成一綑便於攜帶(因此也有人稱捲式護木),打開時面積又大好用(長達90公分、寬10~12公分),綜合上述各種優點,使它成了到院前緊急救護的好夥伴
說了這麼多,軟式護木到底可不可以用來固定下肢啊,答案是「當然可以」,欸,說這種逆風話是想跟幾十年的舊護經驗對立嗎?絕對不是喔!小編常說:器材使用方法以出廠商說得為主,用途跟材料特性是研發階段的必備考量,出廠的產品當然也要符合研發設計的設定才可以,其實大家仔細看護木橘色那一面的圖跟字就有答案了,原廠是有明確畫出下肢固定的作法喔!
因此真正能否固定下肢的關鍵在於「 原廠設定可以、 應符合固定效果」,禁止使用在下肢則完全就是個誤解,這觀念也在近五年PHTLS(到院前創傷救命術)越來越盛行,大家開始用Rescue Boa、布巾做脫困和暫時性頸椎保護之後逐漸被大家理解
小編這幾天從Bavariamedic的IG看到一則Splinting a broken ankle示範影片,這方法簡直神奇到了極點,直接用軟式護木做出一支鋼鐵鞋,用途是固定腳踝骨折並作全面包覆,固定點從下肢小腿延伸到腳掌,學起來不難,小編練習三次就上手了,而且我折到最後一個步驟還差點折不動…所以千萬別懷疑它的支撐力
這個技巧應該還滿實用的,腳踝骨折舉凡運動、工安、交通意外都很容易發生,尤其現在滿滿的行人地獄…小編今年才在上班途中處理一個學生被轉彎車撞成右踝開放性骨折餒
Bavariamedic - Splinting a broken ankle示範影片傳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