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車還要等多久,乾脆自己開車去? 超遠距送醫優化,救護車等不等?

2024-12-03

根據消防署統計,緊急救護需求從102年的1,016,637件增加逐年攀升到111年1,307,594件,這10年增加了接近三成(28.61%)、案件數也多出290,957件‬,然而資源是有限的,救護人力、救護車、醫院分布的整備往往會慢於需求增長速度

在現實中你可能會發生打了119,結果最近分隊已經出勤只能派更遠的救護車過來,或是你位於山區、狹長縣市,救護車要長途跋涉才能抵達現場,之後開超遠的路送到醫院,以上多重因素加在一起,就很容易讓你感覺到明明是叫救護車但等的時間好像特別久,進而產生不如自己開車去醫院的想法,然後呢?就得冒著飆車出車禍、或是突然狀況惡化但自家車上沒有任何支援的風險

雖然說消防署統計全國救護車從分隊出發抵達傷病現場的平均時間(專業術語是反應時間)大約6.78分鐘,而時間最長的縣市也13~15分鐘而已,但這些數字都是平均數,可能有某些地區是時間更長的,只是在平均數運算下被稀釋掉了,也就是有人可能只等3分鐘,有人卻等了30分鐘,最後統計出來平均等候時間是16.5分鐘的意思,這些就是所謂的偏遠或資源匱乏地區,當地居民的生存率也硬是比都市還低一些

好吧~大家別太灰心,雖然人力、物力很難短時間改善,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都想改善困境、運用的手法也很多,若以救護車等候及送醫時間的策略來說,各地救護隊與醫療指導團隊有分別成立了幾種模式來試圖縮短時間差,或是讓遠程救護可以得到更高品質,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救護車送醫機制

跳島模式 – 靠醫院

創傷救治有個著名的黃金時間理論,也就是1小時內要得到確切外傷處置,否則傷患的死亡率會很高,又或者也有許多內科急症要在短時間內做好緊急處置,不然病人可能會死在路上,為了解決來自醫學中心不夠多、送醫距離長導致超過黃金時間的問題,有些地方便開發「跳島模式」,先把傷病患送到當地與醫學中心路途中的「中繼醫院」,傷病患下車但不下擔架,直接進入中繼醫院的急診完成初步必要處置後,再藉由原擔架直接推回原救護車上,繼續送往醫學中心,這個做法可以縮短中繼醫院要另外找民間救護車轉診所耗費的時間,聽說後來還成立了跳島2.0,加入智慧化跟遠端儀器,讓最終接收的醫學中心可以即時取得傷患狀況,除了讓院內團隊提前準備以外減少時間,更可以遠端指導Paramedic在車上先做處置,根據統計傷病患因此提升了8成的「短期存活率」

接駁模式 – 靠人

前面提到的跳島模式,它關鍵在於路途要有能先做初步處理的中繼醫院,但有的地區別說醫學中心了,可能連找個合適的中繼醫院都有問題,只好一路把病人拚到醫院去,這種作法就極度仰賴Paramedic(高救護技術員)提供進階救護處置,設法把病人穩定住撐過長途送醫這關,因此通常會視救護案件的危急程度啟動雙軌模式,也就是除了派一般救護隊以外,也會加派Paramedic前往現場執行高級救命術,並由Paramedic的車輛接駁送醫(或進入一般分隊車輛隨車),小編將它稱為「接駁模式」,然而現實世界裡,全台的Paramedic僅約3,000人,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也可能剛好離救護地點很遠,因此衍伸出另一種接駁,也就是Paramedic的救護車跟一般分隊救護車約在某個路段及會合點,遇到後再由Paramedic的車輛接駁送醫

互近模式 – 靠自己

最後一種可能是資源缺乏到不行的地步,路上沒有中繼醫院,更沒有Paramedic,送醫不只遠,即使送到了也可能不是醫學中心,例如偏遠山區…,因而衍伸出這個小編稱呼的「互近模式」,也就是靠民眾與救護車互相靠近,通知民眾由開車先往救護隊的方向走,同時救護車也出發往傷病患家前進,並約定在某個地點或路口見面,彼此爭取距離並縮短遇到的時間,讓民眾在最快的時間內上救護車,並由救護人員接手處置,這對於上述兩種來說相對有風險,但似乎是非常不得已的權宜之計,總比等超過1個小時,結果狀況已經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好,否則還真不只要靠自己還很靠…北邊

以上是小編近年參訪各地得到的資訊,然而制度在大家努力下肯定會持續進步,有些說不定都進化到3.0版了,小編說的是框架,如果想了解最新細節請向你曾聽過類似機制的救護單位深入探詢喔

最後,發個問題反思,假設你所處救護車要等很久的地方,要自己開車去醫院嗎?還是仰賴機制發揮功能呢?小編是覺得等車應該利大於弊啦~假設我發生心肌梗塞,雖然不確定幾分鐘會倒地,但至少倒地之後跟送醫途中會有救護人員、儀器、藥物接著救我,而不是在一台什麼都沒有的車上,要知道黃金急救時間只有4~6分鐘餒,搭著一台空車到醫院要是啥都沒做,人大概也去一半了?你們覺得呢? 

我們使用了 cookies 來確保我們網站的運作正常與安全性,並為您提供最佳的使用體驗。

進階設定

您可以在此自訂您的 cookie 偏好。啟用或關閉以下這些類別,並儲存您的選擇。

必要 cookies 對於網站與註冊過程的安全性和正確運作都至關重要。
功能性 cookies 會儲存並啟用您在網站上的 cookie 偏好。
效能性 cookies 能夠幫助觀察網站的表現狀況。
行銷性 cookies 能夠讓我們衡量與分析網站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