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傷等於醫學不等於戰鬥

2024-10-27

雖然距離這件事被熱議超過三天了,但說明真相永遠不嫌晚,只是先打預防針~我說的不是標準答案,但身為參加過戰術戰傷救護研習(TCCC;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及戰術緊急傷患訓練課程(TECC;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 )的小編,對於這兩堂被統稱為戰傷醫學的課程,多少還是有點認識可以跟大家分享感受

以現在消防署及衛福部大量向消防隊員、醫護人員推動的 TECC戰術緊急傷患救護 來說,這堂課本意 並非是要學習如何拿起武器戰鬥,而是要 #學習多重且複雜的傷害要怎麼處理, 以及在不同危險程度的區域 也就是紅黃綠區該如何進行優先處置決策,戰術本身是帶有策略的意思,而不是戰鬥

沒有錯,無論TCCC或TECC都的確來自軍方以及戰爭環境,但這堂課是藉由戰場上發生的無數複雜傷患案例,使處於戰爭環境的醫護人對創傷產生更深入的了解,進而發展出精深的創傷醫學理論,要知道只有在戰場上才會有大量的受傷個案及大量複雜性傷害,例如被士兵踩到地雷,身上同時具有全身性燒傷、爆炸震波導致內臟破裂、下半身截肢、大失血休克、顏面毀損,要知道人體是複雜的,而自古以來的醫學進步都是靠不斷使用動物做實驗、不斷的治療病人才能讓醫護人員完成經驗學習,並發展出更新的知識與技術

嚴重創傷是很可貴的案例,而上面提到的案例在戰場上只需要一個傷患就會通通出現,換算成在平民社會則需要五個傷患才能走過一輪,所以小編有時甚至覺得,戰場根本是健達出奇蛋…所有悲劇一次發生…(任何人受傷絕對都是悲劇,小編必須修改第二句廣告台詞),雖然很悲催,但這個條件之下卻使戰傷醫學具有大量案例延伸特殊知識的優勢,所以像小編這種在平民社會執行救護的Paramedic或是身邊的醫師及護理師友人學習戰傷醫學,真正用意是在學習大量案例產生的知識精髓,而不是「戰」這個字義

千萬別說,TECC都是戰場上發生的事情,那些事本質上也會在平民社會發生,例如鬥毆衝突、大型車禍,這時進入現場的我們,都至少要有以下兩種思考

第一現場是危險的,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安全,要不要做完所有處置,還是要先把傷患帶到安全區再開始救,甚至要確認自己安全了才去救人

傷患身上同時有外傷出血也有內臟鈍挫傷破裂,該如何處置這麼複雜的事情

以上這些思維都是把戰場上的經驗拿到平民社會運用,所以與其說學習TECC是學習戰爭,不如說是向經驗極度豐沛的人學習救護醫療,要知道,在TECC的官方網站甚至還建議執法者、第一反應員、警察與消防人員都應接受TECC訓練呢!!!我們在養成階段不是就說了「評估現場是否安全、戴上手套口罩與傷患保持一公尺距離」嗎?TCCC及TECC強調的也就是這麼一回事,怎麼學了戰傷醫學就成了戰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