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許久卻換來個寂寞...可吸收縫線

2023-12-15

身為土炮型Paramedic,平常努力蒐集耗材、救護器材、醫療設備也是很正常的,小編曾在多年前偶然收到十幾包外科縫線,雖然到院前緊急救護及民間創傷急救都不能使用,但拿來作教學器材也是彌足珍貴的好東西,因此小編就帶著呵護的心珍藏起來了,直到…上個月終於找到機會打開這批秘寶,小心撕開外包鋁箔~~~咦?針在盒裡毫不受線捲阻擋正暢快的移動,映入眼簾的根本是一座滑冰賽場搭配選手…沒關係,瑕疵品?再開第二包…簡直來到第二賽場…這時如果沒有意外就要出意外了…,ㄟ不對啊,我珍藏的線呢!!!!!!!!!!!!!!只剩下角針是怎樣啦

小編低頭看外包裝,猛然~懂了…全懂了,收禮物的時候怎麼沒注意到都是Vicryl啦,根本電影情節從地窖拿出一大箱古老紙鈔,打開發現全發霉爛掉一樣…都怪小編誤藏了可吸收縫線…

Paramedic第一次接觸到針線多是ETTC訓練時期,課程會有1~2小時縫合技術站,讓你在假肉上體驗sample跟mattress兩種技法,不過大家通常只會在意縫法、持針器怎麼用,至於拿到什麼線就沒在管了,殊不知~線材也是臨床處置上很重要的決策,因為每種線都有他的特性及使用時機,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尼龍線、羊腸線這些名詞,但追根究底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差異?就讓小編來做個剖析

根據考究人類最早的縫合是在西元前1千多年古埃及時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用銀針來做縫針,並運用植物纖維、頭髮當作線,到西元前500年左右開始進步到使用亞麻、西元前3~400年則由希臘使用動物韌帶、動物腸線這些,隨著技術演進,到了西元前50年除了運用舊有線材,更有人使用毛線來做縫合並發展出「縫合止血技巧」,也就是第一代的simple,這項技巧在接下來的多個世紀被普遍運用,例如10世紀阿拉伯用來縫合傷口及血管,直到西元11世紀才由羅馬再度開發出動物韌帶、駱駝及馬毛當作新的線材,並使用動物腸線來縫合內臟,一路演進到15世紀左右法國又研發出亞麻線作為血管結紮用線材,不過接下來到19世紀就都沒有新的工具產生,直到20世紀科技進步,才又開始研發出消毒過的腸線、聚乙烯或聚酯類這些合成線材,也因為合成技術促成各種線材如雨後春筍般被開發出來

縫線不只材料變多,更從最早期的天然、硬線材,演化到後來的合成、柔軟線材,而就目前的區分法,大多分成「可吸收」及「不可吸收」這兩大類,不可吸收縫線因為拉力強所以常用在皮膚縫合,大家熟知的尼龍線就是了,這種線在傷口長好之後要回醫院拆線,而可吸收縫線主要用在組織或皮下,一段時間後會被組織吸收掉,也不需要回醫院作拆線

最早問世的可吸收縫線就是大家都聽過的一般羊腸線Catgut,是用腸組織裡的膠原蛋白(乙醇酸和乳酸)提煉加工製造,吸收快但是強度低所以只能用在不緊繃的縫合部位,後來為了維持縫合時間,有廠商開始研發延緩吸收的羊腸線,並採用浸泡鉻酸溶液來做技術突破,於是創造了「鉻制」羊腸線像是Chromic,而最早沒有泡過鉻溶液的Catgut也因此被另稱為「平制」,多用於癒合較快的組織或皮下組織、傷口,但科技總會進步,在合成技術更成熟之後,廠商開始研發縫合時間維持更久的吸收線材像是 #Vicryl 及 #PDS,這些都可以從顏色來做辨識,通常一般羊腸線會做成稻禾色、Chromic棕色、Vicryl跟PDS都是紫色

由於現在的合成技術已經能提供臨床多種線材選擇,小編就用吸收程度來幫大家做個簡單整理


可吸收又天然

  • plain catgut一般羊腸線(約維持後1~2週開始吸收、2~3個月吸收完畢)
  • chromic gut鉻腸線(約維持後3~4週開始吸收、3個月左右吸收完畢)


可吸收加合成技術(名稱都是聚乙聚丙聚二聚三的,饒舌又記不住,小編就不講了)

  • polyglycolic acid, Dexon

  • polyglactin 910, Vicryl(大約6週後開始吸收、2.5個月吸收完畢) 就是小編傻B珍藏的這種...
  • Polydioxanone, PDS
  • Polycaprolactone, PCL
  •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PPC


不可吸收又天然

  • silk就是絲線,cotton則是棉線


不可吸收加上合成技術

  • Nurolon尼龍線
  • Mersilene, Tycron, Dacron也就是聚酯纖維(買衣服常聽到?)
  • Ethibond, DermaleneProleneGore-tex


線因為粗細而需要區分編號,可分成 1-0、2-0、3-0…到11-0,越多個0代表線越細,因此臨床醫師討線時常講N個零,例如:「給我3個0」,長度從18英吋、24英吋至30英吋都有


至於要用哪一種線則以用途跟部位來做考量,像是表皮就傾向不可吸收縫線,不對啊,人家都說臉要用肉線,縫完才不會有蜈蚣,又可以自行吸收不用回去拆?

其實這是個錯誤迷思喔,不管是哪一種縫線都對人體有刺激性,並可能引起輕微發炎或嚴重感染及排斥反應,尤其是可吸收縫線的發炎反應通常比不可吸收線還劇烈,而發炎也容易產生肉芽跟浮腫疤痕,加上吸收之後會在表面留下的線孔要等一段時間才會修復,反而容易增加細菌入侵的感染機會,尤其可吸收線強度比較小,要是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就吸收光,傷口則會有裂開風險,因此即使是整形外科也會選擇在表面使用尼龍線喔,就外科處置原則來說會以可吸收縫線先縫組織內層來縮小傷口,再選擇不可吸收的尼龍線來對齊表皮,而可吸收縫合就算不用拆,但如果遇到傷口發炎或感染,還是要考慮提前拆線,而不是放著等他自行吸收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