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搖又地動 就地掩護求生機 脫離危險還得設法續命 緊急避難包 Go Bag

2022-09-19

一個週末「震動」不少人!這串從9/17關山「前震」到9/18池上「主震」的劇烈晃動令人非常有感,話說小編正跟一群友人出遊,17號晚那一震還有人帶著小孩逃出房間準備避難呢,不過先呼籲, 正確的避難方法, 還是要用就地避難為主喔,除非你剛好在門附近,且跑出去就是絕對安全的地方(像小編就跟友人在露營地旅遊,跑出去可能不是壞事),否則真不建議隨意跑動,因為地震當下會發生櫃子倒塌壓傷、天花板及燈具掉落砸傷、地勢搖動站不穩在樓梯跌傷等問題,因此請根據通用法則的三要訣來避難

  • 趴下:放低姿勢並爬入桌子底下
  • 掩護:運用桌面完全涵蓋人體範圍,並用一手抱住頭頸部
  • 穩住:另一手抓緊桌腳,使桌子不與自己脫離

台灣座落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板塊活動可說是非常活耀,居住在這塊陸地上的人也早就經歷過無數大小地震,震一下似乎沒什麼好討論,但這週末的地震卻完全佔滿媒體版面,要知道 ~ 地震這檔事,距離前次登上各大媒體並引起熱議,除了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間接引發台南維冠大樓倒榻以外,再往前追朔就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這次登上媒體版面,原因除了9/18主震造成花蓮一棟3樓房舍、高寮大橋倒塌分別倒塌,火車出軌及高鐵停駛,甚至台東發生走山事件以外,最重要的是,這幾處事故點都「可能牽扯」到人命危害,所幸最後都平安無事,沒步上前兩大地震的後塵

這引起了一個重要思考,地震當下你或許很幸運沒有受傷,但只要發生建築直接倒塌,或結構毀損成了危樓,你總是要快速撤離,出門就得打包行李,否則出去要怎麼過活,但大家都有旅行前準備行李的經驗吧,就算弄個單人背包也得左思右想、東抓西拿準備個30分鐘,ㄟ…地震有前震、主震、餘震,可沒人能保證下一震什麼時候再來耶,光是這兩天一夜,小編就算不出經過幾次有感地震了,聽新聞說在東部震央的居民還整晚不敢睡…當家裡震成危樓,你還有心情慢慢收行李嗎?

的確,每個人都有維繫自己生存的必需品,這些東西不可或缺,也常常多到難在短時間內收拾完全,因此平常事先準備就非常重要,大家!趕緊為下一次的應變提前思考,準備好自己的緊急避難包,真的出事了~等環境相對穩定趕快抓了就跑

緊急避難包(英文又稱:Go Bag)是一種可以讓自己暫時存活,爭取找到轉機的工具,舉例來說我家倒塌了,我或許準備前往政府的避難所,甚至親友願意收留我,以上都需要我靠自己的力量前往會合,在這段時間裡,我就得藉由緊急避難包(Go Bag)活下去,嚴格來說他的功能是短暫的,並不是要靠著那包東西安穩過日子

在準備時可以把握這幾個原則,總重量為不超過體重15%,飲食份量天數約3天,並思考較可能發生的災難與應變工具,再加入個人生活必需品,小編最早一次準備Go Bag是在2017年與太座到峇里島旅遊時,竟然天生好命遇上阿貢火山爆發警戒,當時每天新聞都在講火山可能爆發大家準備撤離,於是小編跟太座前往渡假飯店的大型賣場,用兩個塑膠袋直接準備一套因應火山災難的Go Bag,裡面除了糧食及飲水以外,最主要的就是雨衣、帽子、N95口罩這些防堵火山灰危害人體的物資

回到現在的時空環境,台灣最可能發生的災難及應變範疇,大概就是地震,小編思考的是,假設我沒被壓死還逃了出來,下一步目標就是跨縣市回到編媽家,或哪個願意收留我的朋友家裡,因此我需要克服的問題是交通中斷,且會在馬路上露宿幾天

今晚就用家裡現有的物資準備一套Go Bag給大家參考(預設現實狀況下,我沒時間出去重新採買,只能就地取材,準備迎戰下一場可能發生的大災難)

水:1200 CC食物:3天份(高熱量)

證件:身分證、健保卡

錢包:金額約1萬元、信用卡

求生設備:筆、哨子、手電筒、替換用電池、打火機、雨衣、口罩、手套、暖暖包、繩索、萬用工具刀

必需品:手機、行動電源、常備藥物

看完了羅傑的Go Bag有什麼感想呢?別花時間討論我帶什麼口味的糖果餅乾了, 快趁機準備一套自己的Go Bag吧,記得小編講的四大原則,重量、天數、災難類型與應變工具、個人必需品,Go Bag沒有標準答案,只要符合原則且適合自己需求的內容,就是一套最好的Go B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