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怎麼那麼多,只會起疹不會麻,麻疹

以前傳染病頂多爸媽群組比較在乎,尤其特別關心誰家小孩得了什麼,我家小孩有沒有跟他一起玩,畢竟…小孩難管控,整群豁在一起哪有不中招的,但經歷了三年COVID-19之後,社會對疫病傳染突然變得更加重視了,甚至有點風聲鶴唳了,想想也好一陣子沒有寫知識專文了(絕對不是偷懶,是2024下半年太多場有趣的偏鄉急救教育想跟大家分享 <=妥妥的藉口),欸!麻疹不是醫院的事,跟救護有關係嗎?當然有啊,你怎麼知道送醫的病人是感冒發燒還是麻疹高燒呢?話說當年小編TP國考的時候,口試考官就曾出題問道:「請問麻疹的體內及體外除汙方式?」這…體內體外的到底可以幹嘛啦…
麻疹的致病原是來自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屬於非常厲害的呼吸道病毒傳染病,每一種病毒都有它喜歡沾黏的對象,而麻疹呢...就獨愛人類
傳染方式
麻疹的主要透過空氣、飛沫傳播、鼻咽分泌物接觸傳染,途徑一共有三種,傳染距離約為2公尺內,等等~注意到分泌物了嗎?這代表不只病人在救護車上咳嗽,就連對病人做口咽鼻咽呼吸道處置都有風險!
麻疹的潛伏期雖然長達7至18天(臨床統計平均約第14天就會出疹,不一定會到18天那麼久),但它卻會在出疹「前」「後」4天就有傳染力!而這段時間病人噴出來的病毒也能在空氣中存活2小時之久,但最麻煩的是症狀跟感冒很像,臨床上也要等看見紅疹才會懷疑是麻疹,造成麻疹很難防範(傳染散播力比Covid-19高出6倍喔)
臨床症狀
所有的疾病都有進程,麻疹當然也不例外
- 前驅期:發燒、流鼻水、鼻炎結膜炎、咳嗽,而發燒來到第4天左右下方臼齒附近的頰內黏膜就會產生柯氏斑點(Koplik spots),由於初期實在太像感冒了,所以在診斷時會透過全身出疹3天以上且合併有「咳嗽、流鼻水、眼部結膜炎三項之一」來做為關鍵診斷
- 出疹期:柯氏斑點出現後的24至48小時,耳後會開始出現斑丘疹,並慢慢擴散至顏面,之後身體及四肢也會慢慢出現皮疹並持續4到7天左右,而症狀最嚴重的也就是皮疹出現這幾天
- 皮疹消退期:也就是身體的病毒量開始降低、症狀要減輕的時間了,這時會開始有皮屑及褐色素沉澱的狀況
- 併發症:雖然絕大多數的麻疹病人都能安然度過這段極不舒服的病程,但還是有5~10%的併發症機率,病人可能回產生中耳炎、腦炎、肺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症狀
預防勝於治療
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麻疹根本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現在給予的都是症狀藥物做支持療法再靠病人自己的抵抗力撐過發病期(就像當時的Covid-19),因此只能靠預防來面對這個疾病,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就是打疫苗囉!
最需要施打的對象就是未滿1歲幼兒了,因為這些幼兒還沒到疫苗卡的施打時間,且也沒有感染過麻疹,屬於完全沒有麻疹免疫力的族群,因此除了要按時施打疫苗以外,也盡量避免帶未施打疫苗的幼兒到流行區域,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群人則可以在家庭醫師或感染科醫師評估過後決定是否需要打疫苗,這群人就是1981年之後出生的人,主要是麻疹會讓受感染者產生終身免疫力,而台灣的麻疹疫苗政策(出生後12至15個月、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是在1981年才開始推動的,所以在這之前的人幾乎都被感染過了,換言之他們有終身免疫力,1981年之後的人則是靠疫苗在做防護,只不過麻疹疫苗有效期約15~20年,所以推算到今天,疫苗的保護力已經下降很多了,想打可以打,但不要恐慌然後一窩蜂都跑到醫院喊要打,請先找醫師抽血評估確認身上有沒有抗體再打…小編服務的醫院在這幾天都被喊要打疫苗的民眾塞爆了
如果沒辦法治療,又不想去湊熱鬧打疫苗…那環境衛生控制就是你最好的武器
環境為控制可以分成兩個
- 一是個人衞生習慣,像是觸摸眼耳口鼻之前、觸摸扶手跟門把或咳嗽打噴嚏之後就立刻洗手(每次最少20秒)
- 二則是維持好環境的清潔程度,可以使用1比99的比例稀釋漂白水擦拭居家物體表面,並在15至30分鐘之後用清水擦乾淨
接觸疑似病例該怎麼辦
當接觸或發現疑似病例時不要恐慌,只要致電給當地衛生單位配合疫調,配合匡列為接觸者後續開始自主健康管理18天(不好意思~沒有防疫假喔!),如不慎開始自覺有咳嗽、發燒、出疹等症狀就戴上外科口罩,撥打1922由當地衛生單位轉介就醫「切勿自己亂跑造成更多人接觸感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