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能不能活下來,但正確的步驟能提高生存機率,空難逃生
空難雖然不是緊急救護議題,卻跟大家的安全及事故傷害有很大關聯,恰巧羅傑是個航空迷,當年不小心撿到Boeing 747-400操作手冊,即使多達百頁還是讀的下去,就決定藉日航空難跟大家簡單介紹逃生
空難雖然不是緊急救護議題,卻跟大家的安全及事故傷害有很大關聯,恰巧羅傑是個航空迷,當年不小心撿到Boeing 747-400操作手冊,即使多達百頁還是讀的下去,就決定藉日航空難跟大家簡單介紹逃生
身為土炮型Paramedic,平常努力蒐集耗材、救護器材、醫療設備也是很正常的,小編曾在多年前偶然收到十幾包外科縫線,雖然到院前緊急救護及民間創傷急救都不能使用,但拿來作教學器材也是彌足珍貴的好東西,因此小編就帶著呵護的心珍藏起來了,直到…上個月終於找到機會打開這批秘寶,小心撕開外包鋁箔~~~咦?針在盒裡毫不受線捲阻擋正暢快的移動,映入眼簾的根本是一座滑冰賽場搭配選手…沒關係,瑕疵品?再開第二包…簡直來到第二賽場…這時如果沒有意外就要出意外了…,ㄟ不對啊,我珍藏的線呢!!!!!!!!!!!!!!只剩下角針是怎樣啦
雖然小編的心電圖沒有很在行,但身為Paramedic看個tachycardia心律像是VT. VF. PSVT. AF. Af. 這些圖樣還算該有的基本直覺,更不至於看成一堆蝌蚪,反而學完ACLS之後看到太快或太慢的心律,會特別想舉起Paddle當起手式
想必在EMS打滾一段時間之後,你對於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這個名詞絕對不陌生,小編身邊甚至還有些熱衷於救護的夥伴,每天出OHCA勤務前還會先喊一聲「救人囉」為自己做個精神整備
來延續上次的IFAK,裡面的器材大多可以直覺想到用途,EX.止血填塞紗布就拿來填塞傷口,以色列繃帶當然是拿來作壓力包紮,至於手套止血帶就不用說了~對大家而言應該熟練到閉著眼睛都能操作,唯獨chest seal 胸封貼比較少見,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他怎麼用,這禮拜就來跟大家補充科普一下標準胸封貼,並讓大家了解以前那些急造手法的原理吧
過去小編寫過幾次急救包的介紹,像是汽車用急救包、家用大型急救包等,後來也有粉友敲碗要機車急救包,但其實這些急救包說穿了就是大小不同、功能需求不同而已,因此小編都在每篇文提醒大家,不要拘泥急救包的名稱、款式,只要拿一個可以分類盛裝的包包、再依可能會遇到的情境、你能買到的器材、配合你會的技術,組裝起來就是個好的急救包,簡短說就是「好裝、遇到、好用、我會」這個核心精神,相對的急救包的組程與使用場合最為相關,而過去我們介紹的都是創傷、非創傷情境且適合城市救護的急救包,因此建議裝載安全保護、傷口處理、止血包紮、骨折固定、呼吸急救、生命徵象監測、休克輸液等大類
週末台北101舉辦登高賽,而這也是經歷疫情停辦三年後睽違許久的第一場,登高賽被稱為垂直式馬拉松,自然少不了守備的醫療站,小編因而有機會跟著大型活動救護協會參與這項重大任務,而我這次分別駐紮50樓、70樓、80樓、91頂樓,在每個段落都看到滿不同的面貌,話說參加這場比賽要從1樓大廳開始「起爬????」到91層樓,總踏階數2,046階、垂直高度390公尺,對體力、耐力都是巨大考驗,不過根據小編在現場看到的紀錄,國際菁英選手第一名選手好像11分多就完賽了,而其他人員快則約莫20分鐘、慢則2小時不等,整體間距還滿大的
都說了,世界上最簡單的止血就是直接加壓止血法,整個簡單到小編明明寫了止血填塞技術跟止血帶,卻沒有撰文講講直接加壓止血法來完成這第三部曲,說實話,他雖然簡單到不行,卻可以在「絕大多數出血情況」發揮止血效果
過去的緊急救護研討會大多由急診領域的人或組織籌辦,主題自然是大量的急診醫學研究而參與對象也差不多以醫師為主,EMT / Paramedic的話…可能就是零星幾位和醫師共同做出不錯的論文而協同參與,或很認真想跳級去看更高深的學問而自行前往(串場),在現場想學知識更多半要靠自己努力挖掘適合的內容
在這個亟欲突破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恢復自發循環(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時代,各專家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創造所有可能建議,像是前幾年倡導強化連續按壓(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因此就有各式縮短中斷時間的手法,以增加病人得到CPR的總比例,以台北市EMS推動的高效能CPR(High-Performance CPR;HPCPR)來說,包含把30比2的壓胸給氧轉換做到零時差,使原本的轉換時間縮短2秒,換算每2分鐘AED分析一次則病人可以多得到12秒壓胸、CCF也因此提升1成,其他還有壓胸手懸停減少準備時間、T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