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新知

跟大家分享個故事,一對小吃攤兄弟,哥哥在早上10點多備完料表示身體不適,弟弟體恤哥哥便請他回家休息,約莫1點鐘弟弟回家探視哥哥,發現哥哥已經倒在客廳「不知道多久了」,我們抵達現場後無論施予多高級的急救,打再多的強心針,心電圖卻始終是「一條線」,代表心臟已經失去活性到了連用電擊器來做重開機的機會都沒了,我們粗估就算哥哥回到家約10點半立刻倒下至弟弟下午1點發現最多也不過3個小時,狀況卻已到了完全無法挽救的地步,這從醫學角度來說有個關鍵因素,哥哥在倒下的這段時間,沒有任何人替他CPR

記得以前學員上完創傷課都會很想買一條止血帶,進而發問:「哪裡可以買的到?」,小編往往技巧性不幫打廣告的直接回應:「去Google止血帶 + 醫療器材,可能就會看到代理商了」,但我們心裡都知道應該只會找到那一兩家,或要買足夠數量代理商才會出貨給你,畢竟在那個止血不風行的時代,止血帶的代理商少,也常常只做醫院或EMS團友的揪團生意

以前傳染病頂多爸媽群組比較在乎,尤其特別關心誰家小孩得了什麼,我家小孩有沒有跟他一起玩,畢竟…小孩難管控,整群豁在一起哪有不中招的,但經歷了三年COVID-19之後,社會對疫病傳染突然變得更加重視了,甚至有點風聲鶴唳了,想想也好一陣子沒有寫知識專文了(絕對不是偷懶,是2024下半年太多場有趣的偏鄉急救教育想跟大家分享 <=妥妥的藉口),欸!麻疹不是醫院的事,跟救護有關係嗎?當然有啊,你怎麼知道送醫的病人是感冒發燒還是麻疹高燒呢?話說當年小編TP國考的時候,口試考官就曾出題問道:「請問麻疹的體內及體外除汙方式?」這…體內體外的到底可以幹嘛啦…

雖然距離這件事被熱議超過三天了,但說明真相永遠不嫌晚,只是先打預防針~我說的不是標準答案,但身為參加過戰術戰傷救護研習(TCCC;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及戰術緊急傷患訓練課程(TECC;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 )的小編,對於這兩堂被統稱為戰傷醫學的課程,多少還是有點認識可以跟大家分享感受

昨天上午在台東浸水營古道發生了一起不幸的蜂螫事件,也看到滿多粉專在討論蜂螫,大家知道虎頭蜂來了該怎麼應變嗎?ㄟ斗!!!小編幫大家簡單整理個救命步驟

休克就是血液供應到組織的灌流不足,引發組織或器官失去功能,這是很基礎的知識,也因為這個原理造就了初級救護技術員使用下肢抬高、中級以上給予靜脈輸液的應對處置,說到給IV這件事還滿容易懂的,說白了就是直接對身體補充容積,讓全身血管通道被灌飽來降低灌流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