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大觀園

Bag Valve Mask (BVM) 袋瓣罩甦醒球
正式的名稱為 BVM (Bag-Valve-Mask),顧名思義由儲氣囊、單向閥膜、呼吸面罩三個結構組成,並搭配尾端的球體來做使用,操作時藉由施救者擠壓球體產生壓力,將一般空氣或氧氣擠進病人的呼吸道,給予病人需求的氧氣濃度, 因此這方法在急救術語也稱為強迫給氣,在使用BVM時, 請記得將氧氣鋼瓶的流量計開到每分鐘15公升,並目視储氣囊完全充飽, 這樣才能在每次的擠壓時提供100%的氧氣濃度
使用時機
- 病人呼吸狀態表現為動力不足時
- 呼吸速率小於每分鐘10下或完全無呼吸
- 已使用非再吸入式氧氣面罩仍無法提高血氧濃度或改善呼吸狀態
- 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
操作方法
- 將氧氣導管一端接上氧氣鋼瓶,另一端接上BVM底部進氣接口
- 打開氧氣鋼瓶的開關並觀察鋼瓶上的壓力閥是否有足夠氧氣
- 打開流速計旋鈕,
調整流速至每分鐘15公升
- 目視確認儲氣囊完全充飽
- 一手持呼吸面罩另一手持BVM球體,將呼吸面罩對準口鼻並將尖端朝上,配合CE手勢將面罩扣住病人口鼻同時運用使用壓額抬下巴法打開呼吸道
- 配合不同急救狀態擠壓BVM球體給予氧氣,每擠壓一下BVM的時間為一秒,並需目視確認每次擠壓都能看見胸部起伏
- 心肺功能停止OHCA病人:請配合CPR急救流程做每壓胸30下給予2口氣,並於建立進階呼吸道像是iGel或Endo氣管內管時改用每6秒給予一口氣
- 有脈搏但呼吸動力不佳或無呼吸病人:每6秒給予一口氣
上述急救狀態以成人為例,如為兒童、嬰兒、新生兒,使用甦醒球給予氧氣需使用不同速率,請另參考「緊急救護程序」的相對應流程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自動體外去顫器
在急救領域會將心肺功能停止的原因分成最基本的四種心律,包含心室頻脈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縮寫VT、心室纖維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縮寫VF、無脈性電器活動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縮寫PEA,以及電影常見的一直線, 心臟完全停止無活動Asystole
以上四種心律都會造成心臟顫抖亂跳且無法有效將血液輸出,AED的原理就是運用電擊能量將這些顫抖去除,並試圖讓心臟藉由自主的重新啟動恢復成正常心律,因此被稱為體外去顫器,AED僅會對VT及VF進行電擊,PEA、Asystole及恢復心跳都不電擊(前兩種是由於學理認為電擊沒有幫助,後者則是已經甦醒且有規律心律故不電擊)
使用時機
心肺功能停止病人
(註:大多教材習慣稱OHCA病人,全名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但AED的功能設定不僅限於醫院外,只要是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在進階電擊器未到達之前,都可以用AED急救,甚至醫院內的公共區域也都廣設AED了,故本站直稱心肺功能停止而非OHCA)
操作方法
開機
近年產品大多設計為打開外盒後自動開機
如果打開外盒沒有亮燈也沒有聽到語音則為舊機型,請快速尋找標示「1」的開關按鈕
貼電擊貼片
請遵照電擊貼片上的圖示將貼片貼在病人身上,位置為右鎖骨下方及左側腋中線(約為乳頭左下外側與腋窩連線交界處)
插入貼片插頭
新型號多為已自動連接,如果發現插頭是未連接狀態,請將它插入
- 當語音提示2分鐘進行心律分析時,建議原本的CPR人員配合停止CPR並與操作AED的人交換工作以維護CPR品質(有可能AED取得時間較長,導致一開始做CPR的人已經很疲累了)
- 如AED分析後語音提示建議電擊,請於電擊完畢立刻CPR,不需等語音提示開始CPR
- 如AED分析後,語音提示不建議電擊,則可能是PEA、Asystole及恢復心跳這三種情形,如您為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請立刻確認脈搏,如您為熱心民眾,請立刻觀察病人是否有自主性呼吸、 臉部表情、手腳自主活動等,以確認病人是否可能已經復甦